社论丨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推动“人口红利”向“人力资本红利”转变

最新信息

社论丨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推动“人口红利”向“人力资本红利”转变
2023-03-03 02:33:00
3月2日,在国新办举行的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,企业“招工难”和劳动者“就业难”并存,解决好这个“两难”问题,根本举措就是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。
  我国正面临从劳动力红利向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逆转压力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,死亡人口1041万人,60年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。去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比2021年减少了842万,是自1962年以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首次减少。
  人口负增长以及老龄化加速将是长期且缓慢的过程,短期内不会带来直接的劳动力供给压力,因为劳动力供给量减少是在供给高位上放缓,我国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。但是,需要关注城镇就业人员首次减少,这里既有大龄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且数量下降较快的因素,也有因为经济状况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以及企业需求收缩等问题。
  实际上,相对于劳动力减少这样的长期因素,当前压力较大的是稳就业。在过去几年,面对经济增速放缓、疫情多发散发、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冲击,就业问题比较突出,稳就业、保就业摆在了“六稳”“六保”首位。此前,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。
  近几年,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。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,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,部分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招录考试,或者选择慢就业,以缓解就业压力。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,再创历史纪录,促进就业的任务会更加繁重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,主要与结构性错配有关,比如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、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、岗位缺口和职业选择错配、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等。如果高成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,与社会需求不匹配,将是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。
  然而,从就业市场需求看,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,市场主体纷纷进入转型升级阶段,对技能型与高端人才需求极为迫切,但市场上此类人才供给过少,长期存在短缺问题,成为抑制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。与劳动力减少的长期趋势以及短期内就业难问题相比,人才短缺对中国提高生产效率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,也更为深远。
  解决就业难与人才短缺并存的两难问题,根本上是要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,推动“人口红利”向“人力资本红利”转变。即通过教育改革以及技能培训,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,挖掘人口质量红利,降低人口数量减少的影响。这样可以解决高质量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结构性难题,同时,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,意味着他们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,进入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,为共同富裕打下基础。当前的问题是,我们的教育体系尚待有效帮助实现“人力资本红利”,满足培养适合高质量发展人才的教育改革相对滞后,职业教育水平亟待提高。
  从长期看,人口数量下降难以逆转,需要从战略上制定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措施,鼓励生育,提高劳动参与率,稳定劳动供给。尽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,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重新配置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社论丨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推动“人口红利”向“人力资本红利”转变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